笔趣阁 > 千古大明 > 141.第141章 春雨初至

141.第141章 春雨初至

笔趣阁 www.biqugen.com,最快更新千古大明 !

    “沙沙沙”亭外的春雨,细腻而温润的抚慰着这周遭的一切。

    顺着四周屋檐的瓦砾向下流淌,“嘀嘀嘀”的一点点滴落在地上的石砖之上,滴落在石桥之上,滴落在花草之间。

    洒在池水之中,溅起一阵阵灵动的波纹.....

    这是1611年的第一场雨,也预示着当年忙碌的春耕即将结束。

    而一场春雨即是标志着春种结束的符号,同时也象征着人们对秋日丰收的美好期盼。

    这也是朱由校穿越以来,所经历过的第一场春雨,但他却没有时间去欣赏亭外春雨洗礼之下的风景美色。

    他正在亭中忙着与徐光启、葛斌、曲来福等人商谈着春雨之后就要着手进行的,整个广州城的修缮改建工程。

    这些日子众人也没有闲着,统计了一下整个广州府内空闲的青壮劳动力,统计之后的结果还是很可观的。

    因为受到天灾的影响,所以广州府存活下来的青壮要远远比老幼多得多,再加上一些从外地来的流民。

    可以动用的青壮劳动力不下于二十万人,虽然这些人既是可观的劳动力,但同时也是不安定的因素。

    如果不尽早给这些人安排工作,让他们处于合理的监管之下劳作。

    让他们变成了城内的闲散人员,恐怕城内一定会闹出不少乱子,至少整日打架斗殴的事情是不会少了。

    “人是够用了,但是物资准备的怎么样?能不能够支持如此大规模的工程。”朱由校心里还是有些担心。

    “殿下,物资的事情占时不用担心,城南就是观音山,山后更是连通着白云山脉。”

    “山中有几个天然的采石场,可以随时开采石材,而且山脉之中的密林无数,可以随时伐木。”

    “其他的物资下官也派人去周遭勘探了,有的已经标注在地图之上,等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开采。”

    “而没有的,也已经派人随船队去通知了在泉州的叶大人,让其在泉州代为采购。”

    徐光启一股脑的把他的想法娓娓道来。

    朱由校看着桌上标注的密密麻麻的地图,在上面找到了观音山和其后面连通着的白云山脉。

    然后走到亭边,向着北方远远望去,即使在雨幕中也隐隐的能够看见远处观音山的轮廓。

    这让朱由校对于地图中的远近,大致上有了一个把握。

    但是朱由校却不想去动这观音山的采石场,因为这个观音山并不是在城外。

    而是就在广州城内啊!如果直接开采山石,无异于把这座山挖空变成小土堆。

    他不想破坏这独具一格城中景观。

    “除了观音山,附近还有可以采石的山脉吗?”

    “有!同样位于城北的白云山脉之中的马俊、马鞍、马栏三山之中也有可供开采的露天石场。”

    “只不过距离相对较远,而且周围的树木繁多,必须要先伐木才能进山开采。”

    徐光启显然的准备充足,听到朱由校的提问,想都没想张口便答道。

    朱由校想了一下,山石的作用更多是用来修缮城池,和作为官府机关建筑的材料。

    寻常百姓的家中,大多都是土木结构,砖瓦的都少有,所以在他看来开采山石也不是那么要紧。

    “那就不动观音山的石场,去马栏山开采好了。”朱由校最后拍板定道。

    “砖厂和窑厂呢,准备的如何?”朱由校转过头对一直负责此事的曲来福问到。

    “回禀殿下,老奴已经派人在城南和城西分别建了两座窑洞和砖厂。”

    “虽然目前人手不多,但是通过殿下之前提到的分工进行,和以老带新的方法,已经初具成效了。”

    “只要等到农忙结束,大量的青壮进来补充人员的不足,很快产能就能上去。”

    曲来福难得的露出了一幅笑脸回到。

    “殿下,下官这里有事要说。”一直都沉默的葛斌难得开口有话要说,朱由校立刻挥挥手示意他说。

    “下官最近在安置营中,拜访了不少百姓人家,询问了他们不少关于房屋建造的意见。”

    “发现许多百姓,更希望房子能够由自家建造,官府只需要提供材料即可,他们会觉得住进王爷您为他们建造的新家有一种不踏实的,陌生的感觉。”

    听到了葛斌说出的百姓们的真实想法,朱有效也是突然很受触动。

    他一直都在按照自己心中的想法来规划,来安排广州城建筑的布局,就好像在玩一个模拟经营的游戏一般。

    以为自己的设想是最好的,而忽略了最重要的,也就是住在里面的百姓们真实的感受。

    朱由校自从听了葛斌的这番话之后,就一直在盯着桌上的广州城的地图,静静的发呆。

    过了许久,他抬起头对众人重新安排。

    一改之前的大包大揽,这次不再强行统一建造百姓的民居了。

    而是把那些希望自己参与进来建造的百姓们的记录下来,然后把这些想要自己建造和愿意住官府统一修建的人们区分开。

    愿意住统一修建的,还是如之前一样,没有变化。

    想要自己建的,则是被按照家里的人口,在城里的固定地点,划分好对应大小的区域,由官府给予对应数量的建筑材料,让其自行建造。

    当然即使是自行建造的,也要符合城内的整体规划,无论是高度还是下水等等设施都有严格的规定。

    因为考虑到日后人口密度增加,所以每家的自建地都是不大的,都会被要求建成两层的住宅,这样才能尽量的节省城内的土地基础上,满足各家的自用需求。

    而下水设施方面,朱由校可不想他的广州新城,变成一座臭水沟。

    所以整个广州城的排水设施,受到了他特别的重视。

    被视为重中之重,也是最先动工的,只要等到这场春雨停下,就会组织人员开工,优先修建下水道。

    也正好给了众人下达政令,向百姓统计谁愿意自建住宅的时间。

    等下水道和上方的道路修建的差不多了,统计和整理的工作也就呢相继完成了,到时候直接进行修建,什么事也不影响。